2月27日,长沙市粮食工作会议召开。省粮食局向才昂副局长,市政府何寄华副市长出席会议,四县市区分管粮食工作的副县、(市、区)长,市农办、市发改委、市财政局、市农业局、市食安办、市食药监局、省农发行长沙营业部、中储粮长沙直属库、宁乡直属库有关负责人,市粮食局领导班子成员,四县市区粮食局主要负责人,湖粮集团主要负责人,市粮食局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,市粮食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,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法人代表,市局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体泽主持。
会上,市粮食局党委书记、局长陈旭代表市粮食局作工作报告。对2014年的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与回顾,从粮食供求、粮食价格、粮食库存、粮食产业经营、粮食产业政策等五个方面,对2015年全市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作了全面的分析,并对2015年的工作思路和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。他指出,2014年,市粮食局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紧紧围绕全市“率先建成‘三市’、强力实施‘三倍’,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,大步践行‘六个走在前列’”战略部署,坚持以“保安全、稳市场、强产业、惠民生”为目标,坚持以“抓收购、夯基础、促发展、转作风”为重点,着力抓好粮食购销,全力推进“危仓老库”维修改造和行业重点项目建设,依法强化粮食监督检查,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努力实现了长沙粮食平稳健康持续发展。全年全市收购原粮76.5万吨,销售贸易粮89.5万吨;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.7亿元,同比增长17.6%,湖粮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,同比增长137%;全行业完成利税2.08亿元,同比增长32.5%,湖粮集团实现利润5000万元,同比增长23.7%。市局荣获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、全国粮食流通检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,在2014年度全市绩效考核中被评定为一等单位。陈局长强调,2015年,全市粮食工作要深入贯彻执行中央、省市委有关会议精神和国务院《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》要求,在市委“以新常态下率先建成‘三市’、强力实施‘三倍’、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成效,交出大步践行‘六个走在前列’新答卷”的总体目标下,主动作为,坚持以“保安全、稳市场、强产业、惠民生”为目标,以“围绕‘一个中心’、着力打造‘五个粮食’、实施‘两项工程’”为重点,坚守底线、稳中求进、改革创新、服务民生,保障好长沙粮食安全,确保长沙粮食工作走在前列。具体目标:完成收购原粮70万吨,力争75万吨;完成销售贸易粮70万吨,力争75万吨;全行业销售收入过200亿元,利税过2亿元,湖粮集团利税达到8000万元以上。
省粮食局向才昂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。他指出,2014年长沙粮食购销两旺,产业发展亮点纷呈,机构稳定、气势高涨,全市粮食工作成效显著,可喜可贺。新的一年,长沙粮食工作要把重点放在“抓机遇、求发展”上,把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作为工作指南,抓好粮食收、销、储;坚持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地位,强力推动和巩固国有企业改革,不断激发企业特别是湖南粮食集团的生机和活力;下大力气抓产业,培育粮食经济新的增长极,长沙市要重点抓好循环经济综合利用、特色茶油、主食产业化、产业集团集群四大重点,为全省粮食产业转型探索出一条又好又快可复制的“两型”发展道路;要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,加大科技投入,长沙要充分利用资源、人才、地域优势,从粮食安全、质量控制、仓储建设、产业发展方面,选择一批重大课题攻关,为长沙粮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最后,何寄华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。他指出,粮食工作是一项基础性、先导性、全局性的工作。长期以来,长沙粮食工作在国家粮食局、省粮食局的高度重视、精心指导、大力支持下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粮食局和各区县粮食部门的密切配合,精心工作下,创造出了长沙粮食发展的良好氛围,搭建了很好的机制,形成了发展的潜力,2014年,全市粮食系统充分利用省会优势,整合资源,形成联动,各部门都热心尽责、各司其职、配合充分,粮食安全监管的大机制已经基本建立;“北粮南运”铁路专线已经开通,码头建设基本完成,粮食大流通的通道进一步打通;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,龙头企业带动,很多民营企业能够借助资本市场,建立粮食深加工关联领域的协同发展,粮食大产业的主体进一步显现,全市粮食经济实现平稳健康持续发展。2015年,全市粮食工作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,守住粮食工作底线。继续加强仓房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,强化存粮管理,调动社会主体积极性,探索建立分类分级仓容储备体系;把准走势、筹措资金、落实政策、明确责任、加强调度,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抓好粮食最低价收购工作;不断拓展销售渠道,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探索促进销售的长效机制。要坚持项目支撑,带动粮食产业发展。把工作思路项目化,把项目作为借力发展的载体和平台,作为服务经济、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,抓好改革的项目、产业的项目、建设中的项目。要坚持综合监管,维护粮食市场秩序。推动依法监管,强化法制意识、程序意识,不断提升工作能力;推动信息化监管,不断丰富监管手段;推动分级监管,形成完备的粮食监管体系;推动市场监管,促进行业和谐稳定。